拉脱维亚媒体团“叹”佛山:功夫非遗入眼,岭南文脉入心
从蔡李佛拳的“飞花摘叶皆兵器”到南风古灶的陶火匠心,从高明茶山的指尖芬芳到逢简水乡的橹声欸乃,四天行程让国际友人惊叹:佛山的文化基因流淌在每一条街巷中。
行程直击:从武林绝技到水乡诗意,解码佛山文化DNA
功夫初体验:算盘毛巾化神兵,老外直呼“超乎想象”
在鸿胜纪念馆,蔡李佛拳传承人李伟峰颠覆了代表团对“兵器”的认知:一把算盘在他手中化为角尺锋刃,毛巾甩出如疾风短鞭。“这些‘武器’源自蔡李佛弟子多为工农的智慧,生活中任何物件皆可御敌。”李伟峰现场演示时,主持人Kaspars惊叹:“这才是真正的‘飞花摘叶,皆可伤敌’!”尽管扎马步时双腿颤抖,代表团仍咬牙坚持,笑称“比举铁难十倍”。
祖庙震撼瞬间:醒狮采青赠福缘
在佛山祖庙,高桩醒狮凌空采青,鼓声雷动中,摄影师Zahars正忙着奔跑抓拍灵动的醒狮。当醒狮跃至主持人Kaspars面前时,他轻触狮头绒毛,惊喜地说:“我能感受到它在呼吸!”表演结束后,醒狮口中衔着一幅写着“身体健康”的对联赠予媒体团。Kaspars与搭档手持对联合影,表示要把这份祝福带回波罗的海。
匠心双璧:铜凿剪纸遇翰墨
在南风古灶饶宝莲剪纸工作室,代表团屏息见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饶宝莲以铜凿錾刻金箔。特制凿刀轻击镀金宣纸,细密凿点逐渐构成繁复纹样。媒体团全程记录创作过程,表示“这不像剪纸,倒像在金属上绣花”。
书法体验环节,Kaspars提笔写下汉字“爱”,笔画略显生涩却诚意十足。众人手持“爱”字与书法家合影,笑称这是“最国际化的表白”。
茶山寻味:烈日下的东方哲学课
在高明红茶厂,主持人Lelde和Kaspars顶着春阳背篓进入茶田。“一芽两叶是标准,指尖要像夹邮票般轻柔。”“炒茶时要用掌心感受铁锅的温度”……代表团跟着茶农和老师傅一起体验制茶的各个环节。在品鉴环节,Aiga轻嗅琥珀色的茶汤,赞叹道:“我尝到了阳光烘焙的味道,还有春日的山林气息。”
水乡剪影:镜头里的流动诗篇
在逢简水乡,乌篷船载着媒体团行驶在如镜的河面,两位主持人倚坐船头,船檐悬挂的红灯笼随水波轻晃,水波声、摇橹声、叫卖声与无人机航拍的嗡鸣声,在河道上谱就一首交响诗。
外宾视角:在佛山,传统是生活本身
“最打动我的不是景点,而是日常。”媒体团负责人Aiga分享道,“在佛山公园,太极阿婆与滑板少年共享一片树阴;嫁娶屋里,年轻情侣对照百年婚书设计自己的婚礼。传统在这里不是表演,而是生活的底色。”
对于佛山国际化发展,她建议“用世界语言讲佛山故事”,例如邀请国际导演拍摄功夫主题VR短片,或与欧洲博物馆联合策划“石湾陶遇见拉脱维亚琥珀”展览,让文化对话突破地域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