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衡布局力促医卫服务优质发展
近年来,佛山持续提升医疗资源供给能力,加强医疗资源配置统筹,筑牢“市优、区强、镇活、村稳”的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
以市二医院绿岛湖院区和珠江医院三水医院新城院区为代表的一批市、区三甲医院新院区建设,有效促进了佛山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布局。2024年,该类项目纳入全市卫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调度项目合计22个,总投资378.6亿元,年度投资58.54亿元。除前述两家医院外,市四医院二期已交付使用;市三医院心理大楼、市中医院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广东医科大学顺德妇女儿童医院马冈新院区项目、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易地建设项目、高明区东部医疗资源整合项目等一批医院建设工程有序推进。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绿岛湖院区 推动高水平医院扩容下沉,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024年,市一医院全面托管高明区人民医院、三水区乐平镇人民医院;市中医院结对共建高明区中医院、三水区中医院,着力推进市直优质医疗资源向薄弱地区拓展下沉。积极开展南海与三水、顺德与高明卫生健康结对共建,其中南海与三水紧密协作开展基层中医药提升、传染病疫情联防联控重点工作,顺德区与高明区制定了顺德优质资源下沉高明具体方案,在高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了“顺德结对高明紧密协作联合诊室”。 强化医联体建设,构建“镇活、村稳”格局。目前,佛山已建成医联体29个、专科(专病)联盟80个,全市84%的镇(街道)建有二级及以上医院,4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全部与二三级医院建立稳定的对口协作关系,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卫生技术人员“上派下挂”双向流动,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统筹管理、集约使用、服务同质。 推进公共卫生提质扩面,夯实村级卫生健康服务。过去一年,佛山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创优项目,全市共有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达到创建国家推荐标准,占比近六成,位列全省第三。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提升行动,2024年完成97个基层慢性病管理、中医馆(阁)、急救抢救等项目建设,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全市设置40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每两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服务全覆盖。 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惠民便民。截至去年底,佛山共有98家二级及以上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省—市—区”数据互通、业务互联;共有49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全部接入互认共享平台,全面开展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已累计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超53万项目次;持续优化“佛山卫生健康”一站式移动健康服务,主动推动实现健康档案广佛两地互通查询。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志愿者正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一站式”服务 五“箭”齐发,让佛山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效果明显:去年,佛山医改经验入选全国医改蓝皮书地方改革案例,成为首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基层联系点、广东省首个“委市共建”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示范市。 截至2024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机构3309家,比2023年增加226家;床位数45058张,同比增加2810张;卫生技术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执业(助理)医师27789人,注册护士34889人,同比分别增长5.63%、4.66%;诊疗人次同比增长9.04%,其中基层诊疗人次同比增长9.88%。全市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医疗服务能力、服务效率不断提高。 作者:韩轲(系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